我叫張麗娜,是貴州省貴定縣德新鎮人民政府的一名工作人員。2018年5月,我被派駐到德新鎮光明村擔任駐村工作隊副隊長。
駐村后,通過事先摸排,我們發現黑神田有很多歷史遺留問題難解決,該組有12戶貧困戶,情況比較復雜。所以,在分網格時,我主動向駐村工作隊隊長請求到這個網格去,希望自己的努力,能夠在工作隊中起到表率作用,也希望通過自己今后的努力,在脫貧攻堅中取得實效。
在我的網格里有一戶農戶,一家五口人,兩個老年人80多歲,身體不是很好,膝下有兩個兒子。大兒子幾年前離婚,獨自撫養孩子;小兒子在浙江湖州打工,每年過年回來幾天。
我剛到網格工作時,老頭子在路上攔著我很多次,要申請低保。我到他家里調查多次,也聯系過他在湖州工作的小兒子,他給我發來收入證明。
于是,我多次跟老人解釋,他們一家不符合低保申請政策。
老人的大兒子話不多,但每次講話都氣勢洶洶,離異幾年和獨自照顧老老小小使他怨氣上升。但我觀察到他有一個優點:勤勞。
后來,縣里安排一批公益性崗位,我和組長商量后,安排了一個給這戶人家的大兒子,在他包的路段,總是打掃得干干凈凈。
經過多次到老人家里走訪,二位老人的心情也變好了。我心想,村民需要的,不僅僅是每月那300元的公益性崗位工資,更需要的是我們用心用情的關心、幫扶。
也是在2018年的冬天,隨著天氣逐漸變冷,光明村駐村工作隊協調來一部分資金,為貧困戶購買一些過冬的“十必備物資”??紤]兩位老人的身體狀況,我為兩位老人申請到2套棉服。
隨后我到村為貧困戶送愛心企業捐贈的碗柜等愛心物質,我注意到老奶奶一直在發物質的院子邊上站著,天很冷,我走過去,有點難為情地說:“奶奶,這次物資發放的對象是貧困戶,您們家領不到”。老奶奶說:“姑娘,我是看你一大早就來這里忙,我怕你沒吃飯,我在爐子火上炒好菜,溫起等你的,你忙完先去吃點飯嘛?!?/p>
在那一瞬間,讓我感受到母親的溫暖。
2019年3月,貴定縣脫貧攻堅工作迎接第三方評估,光明村是抽檢單位。
在迎檢的當天早上,檢查組和向導見面后,隨即抽中4個組,進組后又抽取貧困戶、非貧困戶現場檢查。
我所在的網格被抽中3戶貧困戶,13戶非貧戶。由于平時工作認真扎實,我的網格零問題出列,全村最終抽查6個組,73戶,也是零問題出列。
在駐村工作中,我們總結出幾點脫貧攻堅工作的經驗和教訓,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想群眾之所想、急群眾之所急。只有這樣群眾才會接受你,認可你,我們的隊員在一年多的駐村工作中,和包保的貧困戶早已親如一家,這就是老百姓對我們評價好的基礎。
